活动背景及目的
《钱学森》是一部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为蓝本的人物传记电影。描述了钱学森在中美两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历经风险也仍要返回中国的感人故事。此外,电影还描绘了钱学森与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了他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
为此数字商务学院青马政治理论学习小组于2024年3月24日在图书馆四楼爱迪科森报告厅组织了《钱学森》此次观影活动,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以及他对科学和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电影介绍
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曲折人生。
影片介绍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钱学森决定放弃一切,克服重重障碍,辗转回到祖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故事。
影片中,钱学森回国后立即投入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工作。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用4年时间研制发射成功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又用4年研制成功中近程导弹,此后又用两年时间,于1966年使我国有了导弹核武器。短短10年,我国导弹核武器得到了飞速发展,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学生观后感
有同学说:《钱学森》这部电影,用最朴实的手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竭尽一生报效祖国的伟大科学家。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托起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形象,用一生来兑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
我们都知道在新中国的成立后,无数海外学子看到了祖国崛起的希望,纷纷归国,投身祖国建设,钱学森正是这其中的一员。尽管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的建设。所以说爱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他需要一颗赤诚之心,一颗只为人民的牺牲与奉献之心。正如钱学森所说:“在我的祖国,我可以做任何事,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种苹果。”
活动总结
观看《钱学森》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启发同学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关于钱学森的生平和他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影响。通过讲述钱学森的故事,同学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爱国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以电影这种形式,可以将其精神和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以此来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爱国情怀。总的来说,观看《钱学森》电影不仅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还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科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