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3年9月在郑州的一家医院急诊科接诊的多名病患中,有1700余名是18岁到25岁的年轻人,“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医院……”;“侧躺玩手机确诊斜视”;“转身把腰闪了”;“打喷嚏把腰折了”;“我伸个懒腰,脖子扭了……”;“看恐怖片吓到突患高血压进急诊”……诸如此类经历听起来让人觉得可笑但又可怜。因为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在校大学生,由此“脆皮大学生”词条走红网络,成为了不少大学生们主动对号入座的新标签。
所谓“脆皮大学生”,是对当下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展现出的脆弱、敏感和不成熟状态的形象描绘。那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是真的“脆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上半年可都是特种兵似的极限24小时旅游,下半年却都成为了“脆脆鲨”。导致“脆皮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也必定是多样的,社会原因无非就是内卷、社会生活节奏等导致的焦虑、情绪脱轨;自身原因是来自于长期的熬夜、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差、缺少一定的运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二十大报告时专门就党的青年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殷切期望,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根本遵循。处在青年的大学生们应当拒绝做“脆皮大学生”,成为“金刚青年”,勇往直前。
稳定自我,要的是“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他们那么努力,我也要加入他们中,卷死他们”,“那么晚还在写作业、做PPT,那我也不睡了,谁卷的过谁”,这是不是现在的大学生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拼努力、拼投入,但是我们一天只有24个小时,在被迫投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遇到那个让人崩溃的极限点,从而出现压力、焦虑等情绪,离“脆脆鲨”更进一步。放平心态,其实你可以笑看风云,不被外物裹挟;你也可以跳出“卷”的圈子,另辟蹊径。在学习上、就业中,请定好自己的目标、规划和方向,罗翔老师曾说的一段话: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谨慎。我们可能对于学习、现在的社会节奏等充满着焦虑和恐惧,但是这些情绪无事于补,改变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别怕,马上就能看到光。
养生达人,要的是“自律者天不负,自胜者地不负”。 据媒体报道,有近七成的大学生会在临睡前打开手机、平板电脑,刷微博、刷抖音、网络聊天及玩手机游戏,报复性熬夜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很多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常态。“早八为了多睡儿忍住饥饿上课”、“中午干饭必须来点大鱼大肉”、“晚饭主打不吃因为要减肥”、“深夜吃瘾上来必须来顿外卖”,大学生们刚刚离开管理严格的高中,开始了环境宽松、主要依靠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时间在学习、生活上难免有一些“放纵”的时候,给身体的健康埋下了隐患。青年大学生应当学会自律,重视身心健康,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走出宿舍,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健康锻炼,要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蔡元培先生曾说: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青年大学生应当“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动起来,以体强身;当然,运动前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质,运动过程中摔倒、呕吐,不了解自己的体质,一上来就开始高强度的锻炼,结果可想而知;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弄清楚自己的锻炼目的,再去制定相应的计划。习总书记提出: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过客和产儿,身处时代的千山万壑,个人别无选择,接收时代的给予和选择,有好运,也有差距。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或许部分的大学生偶尔有些“脆皮”,但内心却依然坚强,相信青年大学生们完全有能力跨过这一步,让自己的变得健康与成熟,从而甩掉“脆皮”,不让它蹉跎了青春。
胡奕沁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