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难点及对策研究
(电商学院胡煜)
在中国特色教育全面推进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诸多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前提。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新征程的重要特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也成了二十大召开后对于如今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因及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工作起推动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由于受新时代新潮流以及改革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所影响,其在学习时更偏向于多元化、多角度的学习。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多样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念,促进学生以更加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工作。进一步结合高校德育与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具体学习条件,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教学效果。
(1)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教育为先;立德树人,固本之举。
如今,国内外意识形态相互冲突,各种社会思想相互影响。高校工作思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立德树人重要且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要求培养人、教育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2)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启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创新发展,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现传统教育方式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结合,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添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难点
(1)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而大学生也正处于自主意识强、迫切想要独立的时期,对于新生代事物充满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外来思想和文化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理解,但并非所有文化思想都符合我国社会层面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高校的思政工作也面临困难。
(2)大学生的生活较为丰富多样,学生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但很难确保学生的状态以及课堂外的教育教育学习和政治。尤其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上有许多对党和国家制度的不实评论,而部分大学生很可能在一些错误言论的煽动下产生错误认知。所以,高校教师和思政教育者还应让健康、正确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得学生不会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动摇理想信仰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信心。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和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需进一步改善,教师不应采用灌输式地将党教育和思政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强调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能否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二十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团队队伍建设。夯实思想理论根基,优秀党员教师具有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中工作的党员组织以及思想政治教学师资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入党之路都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思政教师和工作团队以及学生会、校团委、党支部等都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引者,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引路人,只有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团队加强学习做好表率,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素养高、极具师德的教学队伍,从而培养出学习积极性强、思政觉悟较高的新时代人才,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和开展工作。
(2)全力营造浓厚氛围。运用新媒体,坚持开设网络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或者是校园,高校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党文化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觉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通过校园网络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工作的网上网下互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网络,不断增强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活动内容可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旋律,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严防有关错误思潮传播。
(3)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高校师生“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以“奋进担当”为重点,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时代楷模、英雄模范、最美人物和优秀学生代表等组成宣讲团,开展线上微宣讲接力和线下巡讲。加强青春使命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与我的人生路”专题研学活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